孔子的"礼"和"仁"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8 13:27:02
列位就以下文字做评价.
孔子认为一切都要依照礼而行.鲁国的孙季氏调动民众挖长沟.子路当时是那的地方长官.他用自己的禄迷做饭给民工吃.孔子听说后叫人阻止.说"夫礼,天子爱天下,诸侯爱境内,大夫爱官职,士爱其家,过其所爱曰侵.今鲁君有民而子擅爱之,是子侵也,不亦诬沪!"(选自岳麓书社的高中历史选修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》)
为了论证"孔子认为一切都要依照礼而行"用子路的例子是否合适?更何况书上还说"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爱其他人",这不矛盾吗?
我问我的语文老师,他说,孔子的"仁"要受到"礼"的约束.就像我们指定游戏规则一样,"仁"亦不能突破"礼"而存在,要受到约束,等等.孔子的那句话所传达的观点我是理解的.但能否用子路的这个例子?
书中的例子,就象我们见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(可能是乞丐)时,我们对他(她)说,你去找民政局吧!这样的话,不就不能体现"爱人"了吗?

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.但是按照孔子自己的说法,礼和仁是一体的.礼只不过是仁的表现形式.仁就是爱人,用慈善之心去待人接物.

礼,简言之就是分清自己的定位,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,也不要超越自己的位置,否则就是越礼.

仁爱的思想因为根植于人的本性,所以孔夫子提出的仁爱思想直到今天还是一样让人感觉温暖,可是礼仪规范在实践过程中带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.好比,当时孔子的周礼就已经没有多少人遵行了.直到现在,也产生了现代礼仪规范.其实,也不过是一颗不变的心,穿上了不同时代的衣服,可是衣服好不好看,也直接让人感觉到舒服还是不舒服.

仁和礼都是孔子思想主张的核心。仁是爱人,人与人要互相爱护,融洽相处。礼是恢复礼乐制度,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。仁是内在基础,礼是外在约束。

孔子说的是一切都要依据规矩办,不然秩序就会崩溃,就象我们见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,应该把它带到民政局,看民政局能否给他解决困难,能不能解决是民政局事,只是“礼”的问题了,

应该把它带到民政局,看民政局能否给他解决困难,能不能解决是民政局事,只是“礼”的问题了!

孔子说的是一切都要依据规矩办,不然秩序就会崩溃,就象我们见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,应该把它带到民政局,看民政局能否给他解决困难,能不能解决是民政局事,只是“礼”的问题了,
回答者: zhu12chen - 试用期 一级 2-8 16:55
应该把它带到民政局,看民政局能否给他解决困难,能不能解决是民政局事,只是“礼”的问题了!
回答者: 987334473 - 试用期 一级 2-11 17:23
谢谢您

参考资料:网络
回答者: 涨涨家家 - 助理 二级 2-11 18:29